“一网通办”与“一网统管”:“两网融合”的实现路径探析

前言

2021年3月12日发布的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明确指出,要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,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,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。面对城市治理精细化和智慧化的新形势新要求,作为智慧治理改革举措的“一网通办”和“一网统管”,能否进一步跳出两条线各自为战的“小视野”形成“两网融合”的“大格局”,对更深层次撬动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。

“两网融合”的提出背景

“一网通办”和“一网统管”作为政府自我革新和能级提升的工作路径和手段,“两张网”互为表里、紧密联系,高效及时的公共服务,实质性联系和海量的互动,精准的沟通和回应机制,构建了人民与城市之间的新型关系,提升了企业、市民与政府管理服务部门之间的治理关系黏度,催生了人民城市理念的具象化实践,人民城市成为实实在在的城市生活场景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城市治理实践中,很多应用场景兼具“两张网”的特征,既需要“一网通办”的政务数据支撑,也需要与“一网统管”城市运行数据对接,对各项体征指标体系进行评判,及时发现病灶、对症施治、做出决策,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治理效能。基于此,探索打通“一网通办”和“一网统管”二者的界限,实现“两网融合”、双向赋能,是形成顺畅的跨部门、跨层级、跨区域运行体系,“一盘棋”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关键之举。

“一网通办”和“一网统管”的共性

(一)海量数据支撑

“一网通办”与“一网统管”的共性首先体现在挖掘海量数据资源,为优化政务服务、便捷城市管理提供基础支撑。将政务服务、城市运行过程中的海量数据加以归集和整合,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分析,建立统一有序的划分标准,将不同结构、不同来源、不同类别的数据进行合理划分,形成总数据库,从而帮助政府部门摆脱数据孤岛的钳制,深度挖掘隐藏的数据价值。

(二)技术平台赋能

“一网通办”和“一网统管”两者都以技术平台为撬点,通过开发技术系统对海量数据加以分析,从而发现和解决问题。双网利用大数据分析寻找、疏通政务服务和城市管理中的痛点堵点,通过注入技术理性从而为社会提供高水平、高质量、高标准的公共服务,是信息技术与政府管理深度融合的体现。

(三)政府流程再造

“一网通办”和“一网统管”不仅是对技术手段的革新,同样也是一次政府流程再造和组织优化重组。“一网通办”和“一网统管”对整个政府组织流程进行重构,持续改进政府组织结构及运行流程,畅通部门间的沟通渠道,协调业务部门之间的任务分工,实现横向跨部门、纵向跨层级的对接。

“一网通办”和“一网统管”的差异

(一)服务对象差异

“一网通办”围绕政府政务服务展开,从企业和群众需求出发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,通过线上空间的统一倒逼线下的整合,这种组织设计真正实现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从“人找服务”转变为“服务找人”。“一网统管”更多从政府和管理者角度出发围绕城市运行开展,将技术、数据、人员、工作进行有序规划,帮助城市管理者真正解决城市治理难题,实现“一屏观全域、一网管全城”的目标。

(二)运行流程差异

“一网通办”主要流程包括申请、审查、公示和备案等环节,改变了传统线下办事的低效状态,真正做到为民众提供“一站式服务”。“一网统管”将整个城市纳入一张网建设之中,依托技术平台,通过发现、分析、处理、反馈问题进行闭环管理,将人、物、组织等要素进行优化配置,以技术力量赋能城市运行,从而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运行效率。

(三)涉及范围差异

“一网通办”主要涉及中微观层面,一是服务主体的具象化,政府站在微观主体的角度为个人发展和企业运营提供良好的“软环境”。二是服务事项的细节性,从微观政务数据的收集到服务事项的受理审批,政府以优化行政服务为落脚点,从细节之处入手,深入改善政府服务运行的每一道环节;“一网统管”更多涉及宏观层面,一是管理范围的全域性,以城市运行作为关注焦点,把握城市整体的宏观运行状况。二是关联利益的广泛性,“一网统管”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程度,惠及城市的所有居民。

(四)价值定位差异

“一网通办”以服务为价值导向,政府对业务部门进行制度性重塑,满足市场主体和市民群体的办事需求。政府部门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力占有者,转而以“服务者”自居,通过简化办事流程,提高办事效率,提高政府服务的绩效和能力。“一网统管”着重统筹管理,以解决问题为驱动,以有效管理为目标,构建城市综合管理网络,实现统管统治,这种管理式价值具有一定的科层制权威色彩。基于一定的权威资源,能够有助于政府对城市乱象进行整治。

“两网融合”的实现路径

(一)进一步明确协同指挥机构

从全局角度出发,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,尽快研究发布自上而下统一的“两张网”建设体系架构;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研究制定相应的“三定方案”,明确承接“两张网”建设职责的协同指挥机构或部门,由其统筹推进政务服务和城市运行规范化建设,实现全市“两张网”建设一脉相承、同频共振。同时,承接“两张网”建设职责的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执行标准和考核方案,解决当前因管理体系多、指令多,导致下级部门承接上级部门的数据、算法和业务等方面陷入“政出多门、手势不一”的问题。

(二)进一步打破行政部门壁垒

目前,“一网通办”大力推进审批“两集中”、受理“零差别”改革,形成“前台零差别受理、中台一键呼叫专业支撑、后台透明工坊分类审批”工作流程;“一网统管”处置流程则大多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,根据需要细化网格单元,合理确定综合网格管理事项,推动公安、市场监管、生态环境、安全生产监管等各类管理和执法力量下沉到网格。面对“一网通办”“一网统管”都涉及跨部门、跨层级、跨区域问题的协调处置的现状,下阶段要进一步打破条块藩篱,推动地区间、部门间、条块间的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,以整体性政府思维促进“一网通办”和“一网统管”有机融合,跳出各自为战的“小视野”,形成主动跨前、相互补台、协同联动的“大格局”,让城市服务和管理模式更高效、更便捷、更精准。

(三)进一步发挥科技赋能作用

数字政府关键是突破部门壁垒、信息孤岛,实现信息汇集、共享和运用,核心技术是互联网;智能政府是在此基础上,通过多维度算法,主动去发现和处置问题,核心技术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。现代化智慧政府则更加突出“城市大脑”功能,可以自动收集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,由后台分析研判后形成处置意见,再由前端去执行,核心是物联网、人工智能视觉听觉识别技术等。所以,各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都要能够综合运用传统治理和智慧治理、融合“土办法”和高科技的各自优势——通过高科技赋能,提高“人工”的智慧化;通过人力引导,确保高科技贴地气,以“两张网”提升城市的发展能级与治理效能,并着眼于增进各类人群在城市中的福祉,建设成一座更好的“人民城市”。

添加新评论